- TAG标签 - 设为首页 - 收藏本站 - 欢迎访问富农业!

当前位置:富农业 >行业资讯

河北尚义草莓返销北京 昌平扶贫五年有战“果”

时间:2021-09-05 22:31|来源:中国农业信息网|作者: |编辑:富农业|点击:

  凌晨4点半,孙桂珍从炕上坐起来,没有推醒身边的老伴,独自披上衣服下了炕。她上班的草莓园,离家5里地。

  河北尚义距离北京不到300公里,但往往要比北京早冷一个月。9月底的早晚,已经有了凉意。孙桂珍不自觉地紧了紧衣领。

  “好在10月15号就要供暖了。”说这话时,县政府办的司机老魏正载着考察团赶往草莓园。自从2016年北京昌平与河北尚义签订帮扶协议,在红土梁镇建起了草莓种植基地后,这条路他已经“跑”过太多遍。

  沿着瑟尔基河自南向北,两山之间的低洼处逐渐从一片荒地变成连片的草莓大棚。行至高点时,老魏停下车望了出去,“就像是沿河生出了一条致富的银线。”

  尚义县的脱贫故事就藏在这条银线里。

  漫长的“试错”

  15颗红透的草莓刚好装满一盒。张新国扫了一眼,从里面挑了个头最大的,小心地擦掉泥土,俯下身递给身旁的小孩。

  昌平南邵镇的消费扶贫市集要连开三天,孩子是家长带着来“赶集”的。在尚义挂职县委常委、副县长的张新国,带着尚义的夏季草莓“返销”北京,“盯”到大集结束后,还要赶回尚义。

  在北京,夏季草莓是“空白”,尚义的草莓一年四季能结果。这里草莓种植的技术、资金和人才,都是昌平“送”过去的。作为昌平的扶贫干部,张新国2019年挂职以来,两地之间他没少折腾。

  尚义县是河北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,有贫困村94个,其中深度贫困的15个。2019年,这里的GDP总值只有43.9亿元,全部财政收入还不到4亿元。

  “要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的根本出路”,河北省省长许勤曾这样肯定昌平的做法。但在这之前,选择什么产业带到尚义,却是一条没人走过的路。为找到这条路,昌平经过了漫长的“试错”。

  初来乍到时,尚义的气候条件,曾让昌平扶贫人认为“种什么都能成”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尚义,正好处在河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碰撞形成的半高地势上,被分成坝上、坝下两个地貌单元。

  红土梁镇在坝下,海拔1140米,属于半高冷地区,气温冷凉,七八月最热的时候平均温度也不超过18℃,瑟尔基河流经,水源丰沛。

  然而,昌平过来帮扶的第一年,试种的百合、栗蘑等都没成,一亩大棚最后只结出了一个蘑菇。

  2018年,昌平将自己最具优势的草莓种植产业带到尚义,经过一茬作物轮番试种和纠错,他们终于发现了“玄机”——当地的气候条件,简直就是草莓的天然种植场。

  “无中生有”的草莓园

  可是问题来了。尚义全县19万人口,农业人口占去近八成,竟没人会种草莓。

  冯永卫从2014年起就在红土梁镇工作,当上镇长也有两年了。用他的话说,尚义的草莓种植“是个无中生有的项目”。

  为了这个全新的种植项目,昌平请来了“外援”——李伟斌自己经营的万德园草莓种植基地,在昌平甚至整个北京都很有名气。经营多年,早就形成了稳定的渠道——上游能引进国外种苗,下游有固定销路,夹在产业链中游的种植,当地人不会,但李伟斌是行家里手。

  2017年,昌平区政府找到李伟斌,希望他能在尚义落地,政府拿钱建大棚、修水渠,由李伟斌负责投产后的运营。

  当时已经66岁的李伟斌很犹豫。他脱口而出一连串的困难,不过,听说尚义是半高冷地区,李伟斌又有些心动,这是他一直在找的——一年四季可结果,刚好弥补我国夏季草莓的空白。

  2017年八九月,李伟斌走遍了尚义所有可能的地方考察,同时满足气候、交通、旅游三个关键要素的只有红土梁镇。

  “温度和气候适合草莓生长;距离县城不远,从张家口到尚义必须经过红土梁;挨着草原天路景区,可以发展观光、采摘,游客顺路打卡;向北还有2000多亩空间用于未来拓展……”

  2018年以来,昌平区拿出240万元,加上北京市的支持,共2040万元投入到了占地320亩的一期草莓种植基地,建设草莓育苗大棚、日光温室178栋,于2019年投产。

  “引进这样的龙头企业,就相当于引进了育-产-销的完整草莓产业链——不愁种,也不愁卖。”冯永卫掐下一颗熟透的“红颜”放在手里反复掂量,“无中生有”的项目在红土梁镇扎了根。

  大自然的“考验”

  午休过后,李伟斌猫着腰走出帐篷,初秋季节,天高云淡,午后的阳光也不再像夏季那样灼热、刺眼。草莓基地的内部道路空无一人,60多名工人全在大棚里忙着活计。

  他走到园区唯一的玻璃大棚外,隔着透亮的玻璃向里看,秧苗油绿、草莓可爱。李伟斌很安心。

  一年下来,李伟斌交出了“成绩单”:年繁育草莓商品苗600万株、原种苗50万株,生产鲜果5万公斤。

  “成绩单”里也有不少学费,自从到了尚义,大自然就在不断地给李伟斌上课。

  “正常浇草莓,可第二天醒来发现草莓全烂在了地里。原来尚义用的是泉水,温度比北京要低上10来度,草莓受不了。”

  “按照北京经验,3月底4月初栽苗,谁知道突然一场雪下来,第二天苗全都冻死了。”

  “棚的高低不同,加上排水还没建好,赶上一场大雨,秧苗全都淹死了。”

  也有一些惊喜的地方,李伟斌发现尚义非常适合育苗,繁育出的种苗和商品苗都质量极高,根系粗壮发达。

  草莓的最佳育苗期是每年的3月到8月,最适宜的温度是6到28℃。“尚义7月份平均温度不超过17.8度,8月份不超过18.1度,完全可以在夏季种植草莓,温度低也减少了病虫害的干扰,秧苗不易得炭疽、枯萎病等绝症,是生产种苗最好的地方。”李伟斌说。

  今年的600多万株商品苗刚刚卖走,北京、内蒙古、山东、云南、新疆……供不应求。经过第一年的探索,李伟斌估计,今年赔不了,明年产量能翻番。

  草莓园的“战果”还在不断扩大。今年5月,二期草莓园也已经在尚义“上马”。

  脱贫农家的“幸福院”

  孙桂珍的工作地点,就位于二期草莓大棚。11年前,她的老伴突发脑溢血失去了劳动能力,种地只能放下,家里成了贫困户,“房子都快塌了。”

  孙桂珍成了家里的顶梁柱,赚钱、照顾孩子、看护爱人。开始那些年,孙桂珍一年打工的收入只有四五千块钱。后来好一些,日薪提高了,但因为工作不稳定,一年下来收入也不过万把块,生活勉强为继。

  今年5月,昌平尚义草莓种植基地二期项目“上马”,孙桂珍跟邻村的郭素桃一起谋了份差事,每天浇苗、拔草、栽苗,一天收入110元,加上加班费、领班费……孙桂珍一个月最多能拿到4000元钱。

  2018年以来,北京投入市级帮扶资金600万元,昌平区也拿出193.5万元,在尚义县建了4家互助幸福院,改善周边村屯的农户居住环境。家在永胜地村的孙桂珍,也住上了互助幸福院。她的“新家”25平方米,有卫生间、厨房和起居活动三块空间,双人床、沙发和书桌挤在一处空间里,显得有些局促,但也比过去好多了。

  帮助贫困户脱贫,昌平拿出了“解决方案”,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务工薪金是其中之一,还包括土地流转租金和资产收益再分配,也就是说,扶贫项目需要每年拿出政府项目投资的7%留给县级财政,用于公益基础设施建设、公益性岗位、村户分红等的再分配。

  郭素桃除了在草莓园打工赚的2000多元,2019年还从其他产业项目的资产收益再分配中赚得了1700元钱。一年下来,郭素桃家的收入达到2.9万多元,家庭年人均纯收入9837元。

  随着一户户家庭脱贫,尚义县于今年2月正式“摘帽”,张新国说,到今年10月,所有贫困户将全部退出,彻底脱贫。

  告别贫穷的“定心丸”

  天润园草莓基地的史强,是二期草莓园的“外援”。他开着车在草莓园里转,5月份才启动的项目,路面和排水还没有做好,开起车来总不那么顺畅。

  他很习惯这样的颠簸,占地630亩的项目,史强每天要转上好几遍,“这时候很多地方的苗都不长了,就这里的还在疯长。”600万株商品苗、60万株原种苗、30万公斤鲜果的年度任务清单,他觉得问题不大。

  经过5年探索,昌平对外扶贫蹚出了那条没人走过的路——政府引导、企业带动、资金支持、技术保障、市场推广,这是由一颗小草莓得出的宝贵经验。

  从2016年两地签订帮扶协议至今,北京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.4亿元,其中昌平区级资金4089万元,实施帮扶项目136个,累计输送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68人次。

  对脱贫后的乡村振兴,昌平也有打算,将帮助尚义县再拓展种植基地2000亩,建设草莓研发中心、冷藏冷冻和精深加工车间,开发冻干草莓、果茶、果汁等产品,打造从繁育、生产、物流、产品加工、休闲采摘为一体的全产业链。

  史强也有自己的计划。

  “今年把种植技术交给在我这干活的农户,明年就找几个人让他们承包我的大棚自己干,他种我收,赚钱是他们的,要是赔了,我就还按一天110元的工资给他们。”

  他说,掌握了技术,自己做了老板,这才是永不返贫的保障。即便有一天他不在这里干了,农户们也不会担心因为失业再次陷入贫穷。

  用史强的话说,这是一颗告别贫穷的“定心丸”。

  扶贫日志

  让贫困地区的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富起来

  张新国 挂职尚义县委常委、副县长

  我是2019年底到尚义挂职的,之前对这里并不了解。我去的时候一期草莓园已经建起来了,我参与了二期草莓园的建设过程。

  我想说的是,产业扶贫是最有效的出路,给当地送去一个产业,靠产业养活很多人,而不是依赖政策兜底,政策没了,就又要回去过穷日子。当然,产业扶贫之外,我们还做了很多其他的工作。比如,医疗扶贫就让我感触很深,我们的医务人员帮一位80多岁的大爷镶上了假牙,大爷当时咬了一口苹果,然后眼泪就下来了,说没想过这辈子还能再镶上这颗牙。

  当地人思想的转变和接纳也让我很惊喜,原来这里都是日结工资拿现金的,因为不信任,怕你跑了。现在很多人接受月结,也接受银行卡打款,因为他们发现我们的企业从来没有拖薪欠薪。

  变化都是慢慢发生的,扶贫就是要让贫困地区的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富起来,真正地告别贫穷。

  

    猜你喜欢
    相关内容
    热门导读
          网友评论
          聚焦
          编辑推荐

          网站首页 - 关于我们 - 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法律声明 - 网站地图 -TAG标签 - 商务合作

          Copyright © 2019-2024富农业 版权所有.

          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:737597453